宣讲企业文化,践行安全理念
美食 2025-04-05 10:53:59 510 0
2019年我国已经制定农兽药残留限量标准7107项,首度超过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odex alimentarius commission,CAC)制定的数量[22]。
这一技术路线催生了我国自己的二噁英在线检测技术,使我国二噁英在线检测有标可依。国内外现阶段对二噁英检测有两条技术路线
由表3可知,F(A)=84.44,F(B)=13.57,F(C)=18.86,F(D)=10.31,即各因素对槐米中芦丁提取率的影响顺序为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液料比。通过DesignExpert软件分析,溶剂热法提取槐米中芦丁的最优参数为乙醇体积分数为60.67%,提取时间为33.12min,提取温度为72.15℃,液料比为102.7mL/g,在此条件下槐米中芦丁提取率的理论值为18.93%。结果表明,在此提取条件下,芦丁提取率的实测值为(19.070.46)%(n=3),与理论值18.93%相近。反之,坡度越缓,该因素对响应值的影响越不明显。同时,从图6中可以看出,乙醇体积分数的响应面坡度最为陡峭,接下来依次是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液料比,由此可知在考察的四个因素中芦丁提取率对乙醇体积分数最为敏感。
从表中可以看出,溶剂热法的提取率高于乙醇回流法且提取时间短,仅为乙醇回流法的20%左右,这主要是由于溶剂热法是在密闭的体系中进行的,提取过程中溶剂的自生压力提高了溶剂与药物细胞间的交换速率,有助于细胞壁的破裂,因此缩短了提取时间,提高了提取效率。说明采用响应面法得到的溶剂热法提取条件,参数准确可靠,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薄荷始见于《唐本草》,是我国常用传统辛凉解表药之一,薄荷味辛,辛味能散、能行、归肺、肝经、性凉,因此我们可以将其用于疏肝行气、利咽透疹、清热、发散等症状。
王微等实验表明从薄荷属植物中提取出的精油对许多种类的细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1, 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还原能力使得薄荷组成成分中的薄荷多糖能够完成对细菌的抑制本文通过对薄荷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质量控制状况进行概述,并从中药质量标志物的角度对薄荷的质量标志物进行预测和分析,以期为提高薄荷的质量控制提供一定的参考。薄荷始见于《唐本草》,是我国常用传统辛凉解表药之一,薄荷味辛,辛味能散、能行、归肺、肝经、性凉,因此我们可以将其用于疏肝行气、利咽透疹、清热、发散等症状。薄荷药用价值广泛多样,同时毒性较低,人工栽培成本低廉,因此薄荷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
周荣汉[7]将野生薄荷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气-质联用对其进行分析,归纳出6种化学型的挥发油成分,它们分别为薄荷醇-乙酸薄荷酯型、香芹酮型、芳樟醇-氧化胡椒酮型、氧化胡椒酮-氧化胡椒烯型、胡椒酮型以及薄荷酮-胡薄荷酮型。房海灵等利用质谱仪及核磁共振仪从薄荷提取挥发油后的残渣中分离并鉴定出3种黄酮类成分:三羟基-4-甲氧基黄酮(香叶木素),5, 7, 3三羟基-4-甲氧基黄酮(香叶木素)以及香叶木苷,这也是历史上首次从薄荷属植物中分离出前两者成分。
近年来,发现薄荷具有抗肿瘤、抗抑郁等生物活性,具有很大的开发应用前景。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薄荷具有发汗解热、中枢兴奋、抗早孕、抗菌抗炎、抗病毒、驱虫、健胃、祛痰止咳、镇痛、镇静催眠、促透皮吸收等作用。以下对薄荷的主要成分及药理作用进行总结。通过大量的研究文献发现,薄荷中含有大量的挥发油类物质,我们一般也将其称为薄荷油,其中主要成分的简要介绍如表1和图1所示。
1.2 黄酮类成分薄荷属植物中除了含有大量的挥发油类还含有较多的黄酮类成分,目前已经分离出近10种黄酮类化合物。综上所述,薄荷的药理作用十分广泛,特别是其在抑制细菌上的效用、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或刺激作用、抗氧化作用和抗肿瘤作用在国内外都有大量的研究,这将会极大促进薄荷的开发利用。目前国内外对薄荷的大量研究来看,挥发油类化合物是薄荷中最重要的活性物质。众多研究和实验表明,薄荷油中的薄荷脑、薄荷醇可以加快部分药用物质的渗透和吸收。
概括薄荷中的主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质量控制状况。基于中药质量标志物的核心概念,对薄荷的质量标志物进行了预测分析,为建立和完善薄荷中药材的质量标准提供参考和借鉴。
陈智坤等采用理化分析及MS、1H-NMR和13C-NMR分析鉴定出了薄荷中6种黄酮类化合物,并确定了各化合物的结构,他们分别为木犀草素和木犀草素-7-O--D-葡萄糖苷、香叶木素、刺槐素-7-O--D-葡萄糖苷、槲皮素以及刺槐素。1.3 药理作用在临床医学上,我们多将薄荷用于治疗肝气郁滞、麻疹不透、咽喉肿痛、头疼目赤等症状,同时对于神经上的神经痛或者皮肤问题如皮疹湿疹、皮肤瘙痒也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除此之外,最近人们还通过实验得出,薄荷中的普列薄荷成分能够抑制人恶性子宫颈细胞、人肺癌细胞等癌细胞的形成和扩散,这一发现揭示出薄荷在抗癌方面的巨大潜力,薄荷已经成为发展前景广阔的抗癌药物。声明:本文所用图片、文字来源《中华中医药学刊》2021年3月,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薄荷喜温带气候,南半球地区鲜有发现,我国各地均有薄荷分布,其中人工栽培主要集中于江苏、安徽两地,且以这两地为传统道地产区。杨倩在对薄荷的研究中使用GC-MS,验证了薄荷中的近20种如L-薄荷醇、L-薄荷酮、胡薄荷酮、桉叶素等挥发性物质。1.1 挥发油类成分薄荷的组成成分中包含挥发油类化合物,数量上一共包含薄荷酮、薄荷醇等近50种。1 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薄荷的组成成分中包含多类化合物如挥发油与黄酮,除此之外还包含有机酸、微量元素、三萜及甾体类化合物与氨基酸等。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联系删除相关链接:薄荷,微量元素,桉叶素,自由基。薄荷具有许多别称,例如夜息香、野薄荷等,多年生植物,属于唇形科,干燥地上部分为其药用部位。
陆海峰通过超声波乙醇提取法对薄荷中的总黄酮类物质进行了提取,结果表明薄荷中含有大量的黄酮类物质。大量研究证实薄荷有发汗解表、消炎、止痒、止痛、保肝利胆等作用。
薄荷为我国中药及其复方中常用的一种传统中药材,广泛分布于我国江苏、安徽两地。薄荷的组成成分中包含多类化合物如挥发油类与黄酮类等,此类化合物作为其活性物质有着重要的作用与地位。
王微等实验表明从薄荷属植物中提取出的精油对许多种类的细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1, 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还原能力使得薄荷组成成分中的薄荷多糖能够完成对细菌的抑制。王晖等通过实验得出薄荷组成成分中的挥发油的主要成分薄荷醇可加强戊巴比妥的中枢神经抑制作用。陈智坤等对薄荷属植物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归纳总结。综上所述,薄荷中含有大量的黄酮类成分。
山原條二等研究发现薄荷醇有较强的利胆作用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联系删除。
一方面,大多数VOCs本身具有恶臭和毒性,一部分还具有致癌性,卤烃类挥发性有机物更会破坏臭氧层。另一方面,作为大气化学过程重要的参与者,VOCs不仅能够通过光化学反应生成臭氧等污染物,引起光化学烟雾,还是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的的重要前体物之一。
但是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对VOCs监测治理起步较晚,相关的测定方法标准很少,只有HJ759-2015是专门针对VOCs的测定方法。VOCs对环境及人体健康都有巨大的影响。
近年来,VOCs污染日益受到重视,有越来越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开始限制VOCs的排放。随着环保工作逐步推进,我国对大气污染的治理力度也在加大。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大气主要的污染物之一,包括烷烃(除甲烷外)、烯烃、炔烃、卤代烃、芳香烃以及它们的含氧、氮、硫、卤素的衍生物等化合物。该方法克服了原有方法采样时间长、洗脱溶剂二次污染、吸附剂吸附过载等问题,而且根据大气浓缩仪的技术发展情况加入了新兴浓缩技术,更符合现阶段的技术水平。
为了完成新的环保目标,对VOCs的监测治理是不可缺少的。目前我国的主要大气污染物是PM2.5和臭氧,两者都与VOCs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资料来源:化工仪器网。因此生态环境部对HJ759-2105进行了修订,由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承担修订任务。
该标准适用于环境空气中丙烯等65种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近日经过修订的VOCs测定方法标准《环境空气 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罐采样/气相色谱-质谱法》征求意见稿发布。